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头条新闻

省财政多措并举支持“水运江苏”建设

发布日期: 2023-07-26   16:22   信息来源: 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 字号:[ ]

水运具有运能大、成本低、能耗省、污染小、占地少的独特优势,是综合交通运输体系中“优势更优”的运输方式,对提高运输效率、降低物流成本、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等具有重要促进作用。江苏拥有得天独厚的水运资源条件,江海河湖兼备,是全国水网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为更大力度发挥我省水运优势,省财政多措并举,推动实现江苏由水运大省向水运强省转变。

一、多渠道保障投入,加快打造畅通高效航道网络

为支持优化我省水运设施网络,构建“两纵五横”干线航道网,省财政统筹相关资金,做好水运建设养护资金保障。一方面,强化省级资金保障。为支持干线航道和沿海重点港口项目建设,“十四五”以来,累计下达75亿元,支持京杭运河绿色现代航运综合整治工程、宿连航道整治工程等项目建设,加快内河“卡脖子”航段和碍航桥梁建设改造。同时,为提高水运服务保障能力,累计下达养护资金25亿元,支持全省干线航道船闸开展日常养护、实施养护工程,有力确保航道稳定畅通。另一方面,积极争取中央资金支持。用好中央车购税资金、长江等内河高等级航道建设中央基建投资等中央资金,“十四五”以来,累计下达63亿元,支持通扬线通吕运河段航道整治工程等航道项目建设,进一步提升干线航道基础设施服务能力和水平,推动加快构建内河航运“大动脉”。目前,全省内河航道通航里程达2.4万公里,里程和密度居全国第一,全省三级及以上干线航道达标里程2488公里,基本实现了联网贯通。

二、多层次强化管理,持续提升资金使用效益

省财政坚持向管理要效益,完善制度机制,加强财会监督,不断提升水运建设养护资金使用效益。一是完善管理制度。出台相关资金管理办法,配套制定干线航道建设、航道船闸养护等项目管理办法,形成完善的专项资金管理制度体系,厘清部门间、上下级间权责边界,实现资金管理责任清晰、流程规范、使用高效。二是加快预算执行。坚持早谋划、早安排、早部署,会同省交通运输厅及早谋划下一年专项资金分配工作,加快资金分配下达进度,2023年上半年,水运建设养护资金下达进度达100%。同时,督促省交通运输厅加快组织项目实施,切实加快预算执行进度,实现资金早分配、早使用、早见效。三是强化监督管理。综合实施财政监督检查、绩效评价、预算评审、预算执行审计等,及时发现水运建设养护资金管理使用中存在问题,督促部门和市县落实整改要求,不断提高资金科学化、规范化管理水平。全省航道畅通水平与通航环境不断改善,航道通航保证率一类维护航道达98%,船闸通航时间保证率达98%以上,航标正常率达99%以上。

三、多方式促进转型,打造经济开发水运物流网

推进多式联运发展,优化调整运输结构工作是提高综合运输效率、促进降本增效的重要途径。省财政积极探索实践,推进多式联运和运输结构调整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奖”的政策。为充分调动市县积极性,集中力量办大事,在全国率先开展运输结构调整示范市创建工作。通过竞争性立项方式,支持南京市、无锡市、徐州市、苏州市等4个设区市创建示范市,强化典型示范引领,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可借鉴的经验做法。二是抓住“补”的重点。加大对实施“公转水”成效显著的大型工矿企业、生产制造企业、港口企业和铁水联运、公铁联运班列承运人等重点企业的补助力度,“十四五”以来,累计下达2.56亿元,引导大宗货物由公路运输转向铁路、水路,不断提高运输效率。三是加强“减”的引导。为降低水路通行成本,实施过闸费优惠20%和集装箱船舶优先免费过闸政策,“十四五”以来,累计减免过闸费8.47亿元,其中,集装箱船舶免费1.43亿元,惠及船舶730万艘次,降低内河通行成本,推动培育内河航运市场,壮大内河港航经济。2022年全省水路货运量28.3亿吨,占全社会综合货运量的41%,水路货运周转量28020亿吨公里,占货物周转量的74%,每百公里干线航道可降低运输成本36亿元/年。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