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资讯中心>市县动态

东海财政: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取得好成效

发布日期: 2024-12-23   13:17   字号:[ ]

   近年来,东海县财政局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的意见》和我省实施意见,在省厅的关心指导下,结合东海实际,科学谋划、精心组织,试点先行、由点及面、由表及里,全面推动预算绩效管理改革,绩效管理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绩效理念和方法逐渐融入财政管理各方面,全方位、全过程、全覆盖的预算绩效管理体系全面建成。

   一、高度重视,健全“全方位”工作推进机制

   不断提高预算绩效管理政治站位,将绩效管理作为建立现代财政制度的重要内容,从党委政府层面全力推进。

   一是县级统筹推动。牢固树立“花钱必问效”理念,县委县政府多次召开会议,强调贯彻落实过“紧日子”思想,用好财政资金,发挥绩效作用,向绩效要财力。成立县长任组长的县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审议预算绩效管理重点工作任务。出台《东海县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方案》,明确绩效管理总体目标、职责分工和保障措施。

   二是局抓具体落实。我局建立绩效管理工作机制,成立局长任组长的局预算绩效管理领导小组,定期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解决绩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常态化向县委县政府汇报绩效管理工作情况,协调推进全县预算绩效管理工作有序开展。

   三是健全制度保障。着力构建预算绩效管理制度体系,制定了涵盖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绩效监控、绩效评价、成果应用、第三方机构监管等各类制度15项,明确了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和资金使用单位的具体职责和工作要求,不断提升绩效管理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二、深度融合,实施“一体化”预算绩效管理

   预算绩效管理作为一种新型预算管理模式,高度重视绩效与预算的实质性融合,将预算和绩效由同一个局班子成员分管,充分发挥绩效管理在预算编制、预算执行中的重要作用,防止出现“两张皮”现象。

   一是把好“准入关”。在项目立项和预算申请阶段,对新出台300万元以上项目开展事前绩效评估,评估结果作为项目立项和预算安排的重要依据。2022年,共对25个项目2.1亿元开展评估,核减13个项目资金840万元,取消3个项目涉及资金近2000万元。

   二是把好“审核关”。在预算编制阶段,严格按照“谁编制预算、谁编制绩效目标”和“谁审核预算、谁审核绩效目标”原则,对未编制绩效目标和绩效目标审核不通过的项目,不进入项目库,不安排预算。2022年,共有3个项目因绩效目标审核不通过,未安排预算,涉及资金500万元。

   三是把好“监控关”。在预算执行阶段,切实发挥事中绩效监控作用,对所有编制绩效目标的部门整体和项目,全面开展绩效监控,并对监控结果进行通报,督促部门单位及时整改纠偏。对亮“红灯”项目,我局采取现场核查方式进行重点监控,2022年,通过重点监控收回5个项目资金690万元。

   三、动真碰硬,突出“实效性”财政绩效评价

   积极发挥绩效评价提高财政资源配置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益的作用,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

   一是精选评价项目。年度评价计划贯彻“少而精、求实效”原则,重点围绕县委县政府决策部署、群众关心的民生实事,结合日常管理中掌握的情况和财会监督发现的问题,采用业务科室推荐、局领导审核、局党组研究审定模式,确保年度财政重点评价项目更有针对性。

   二是认真开展评价。局绩效科牵头会同业务科室共同实施。评价过程中,邀请相关行业领域专家参与评价方案和评价报告的评审,并对第三方机构评价工作进行跟踪考核,确保评价工作做深做细做实,提高评价结果的客观性、权威性。

   三是强化结果应用。将绩效评价结果作为优化政策、调整预算、改进管理的重要依据。2022年,对9个项目4.6亿元资金开展财政绩效评价,对评价结果为“中”的7个项目,压减预算1000万元,并对支持方向重复的2个专项资金进行整合。同时,将年度绩效评价工作情况专报县政府,得到县领导肯定。

   四、强化考核,压实“各层级”绩效主体责任

   完善绩效管理责任约束机制,推动部门单位和乡镇落实预算绩效管理的主体责任。

   一是实施“清单化”管理。梳理部门单位和乡镇绩效管理职责,制定绩效管理工作清单,汇总形成年度工作任务,明确具体工作内容、工作要求和完成时间,促进部门单位和乡镇形成绩效管理工作整体思路,提高工作质量和效率。

   二是推动“闭环式”整改。重点对绩效监控、绩效评价发现的问题,正式发文反馈部门和乡镇,督促其及时整改落实。我局对整改反馈情况开展“回头看”,督促问题得到实质性整改,经得起检验。2022年,共有105个问题反馈部门和乡镇并得到有效整改落实。

   三是开展“精准性”考核。将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纳入县高质量发展考核,对部门单位和乡镇高质量发展考核绩效管理指标进行细化量化,提高考核的针对性和精准性。2022年,绩效管理指标共5分,有21个部门和乡镇被扣分,有效发挥了考核指挥棒作用。

   五、协同联动,凝聚“一盘棋”绩效管理合力

   绩效管理不仅需要财政内部同频共振、形成合力,还需要发挥外力作用,共同推进绩效管理工作。

   一是建立全员参与绩效机制。牢固树立全局绩效管理理念,绩效科负责牵头组织,各职能科室负责督促指导对口部门开展绩效目标编制、绩效运行监控和绩效自评,并做好绩效管理结果的审核、反馈和跟踪。同时,将职能科室绩效管理工作情况,纳入局年度工作考核。

   二是主动接受人大监督指导。每年将预算绩效管理情况纳入预决算草案,提交人大审议,将绩效目标编制和绩效监控情况报人大联网监督。邀请人大相关专业委员会专家参与绩效评估、绩效目标、绩效评价报告等的指导论证。

   三是充分发挥审计监督作用。建立财审联动机制,将部门单位和乡镇绩效管理工作开展及问题整改等情况,纳入审计范围。同时,对审计过程发现问题整改不到位的部门单位和乡镇,在高质量发展考核中予以扣分。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