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根廷世界杯赛程积极创新财政评价方式,坚持“财政为主、机构为辅”评价模式,构建业务处室和绩效处分工协作的全员财政评价机制,更好发挥绩效评价在推动财政科学管理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把好事前“遴选”关,提高财政评价针对性
每年年初,由局绩效处牵头,组织制定年度财政评价计划。各业务处室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和财政中心工作,结合日常管理的相关领域资金情况,选择政策性强、覆盖面广、社会关注度高的评价项目报绩效处。绩效处对报送项目进行审核筛选,同时选择跨处室跨部门的政策资金以及下级政府财政运行情况等评价项目,汇总形成全局年度评价计划,提交局长办公会审定后实施。目前,财政评价已覆盖“四本预算”,并拓展至政府投资基金、政府购买服务、政府债券项目等。
二、把好实施“过程”关,确保财政评价质量
一是明确全员评价职责。局内建立了全员参与、分工明确、协调配合的财政评价工作机制,绩效处牵头组织财政评价工作,与业务处室共同实施。二是夯实财政评价基础。研究制定《财政绩效评价要点手册》,为科学开展财政评价提供指引。同时,根据年度评价计划,有针对性地举办业务培训会,提高全局财政评价业务水平。三是强化评价过程管理。对政策相对单一、资金用途较为清晰的项目,由局处室自主实施;对政策比较复杂、资金支持方向较多的项目,委托第三方机构参与。绩效处对所有项目评价方案的可行性和评价指标的科学性进行审核把关,必要时,邀请人大、审计及行业领域专家进行论证。四是严格把控报告质量。局内建立评价报告“二上二下”审核机制,报告初稿由绩效处和分管领导审核,并征求被评价部门意见,修改完善后提交局长办公会审议,根据会议精神再次完善后形成正式报告反馈被评价部门,切实提高评价发现问题的准确性和意见建议的可行性。
三、把好事后“问效”关,强化评价结果应用
一是建立整改反馈机制。业务处室督促对口部门单位反馈整改措施,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整改。绩效处对整改情况开展“回头看”,确保整改落到实处。二是建立预算安排挂钩机制。将评价结果应用于下年度预算编制,对评价结果较好的项目,优先足额保障;对支出无效低效项目,相应削减预算或不予安排。三是建立专报机制。每年选取部分评价质量高、问题分析透、政策建议切实可行的财政评价报告形成财政情况专报,报市委、市政府供决策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