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昆山财政牢牢把握粮食安全“国之大者”,坚决扛起粮食安全政治责任,支持提升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现代化水平,服务昆山打造农业农村现代化县域。
一是建“良田”,提升耕地地力。按照上级集中连片、适度规模、配套齐全的功能区定位要求,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对新建或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按实际投资额给予最高不超过60%奖补,最高不超过0.6万元/亩。截至目前,已完成国家平台上图入库项目80个,在永久基本农田上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10.95万亩,建成千亩以上规模化高标准农田27处。
二是选“良种”,推广高产品种。支持农业部门积极引进推广稻麦优质品种,因地制宜开展试验示范,实现粮食作物质量和产量双丰收的目标任务。同时实行清单化奖补模式,对种植列入国家种质资源库的主要农作物和非主要农作物的主体分别给予500元/亩和1000元/亩补贴。经统计,昆山市陆家未来智慧园最高亩产可达641.1公斤,创造了江南麦区高产新纪录;高新区景村及周市镇平庄示范片区最高单产分别达到845公斤、808.65公斤。
三是用“良法”,集成高效技术。创新推动“种养结合,生态循环”模式,推广稻鸭共作、稻渔共作等生态种养技术;探索培育“集体领办+社会化服务”的秸秆收储模式,秸秆综合利用率99.99%。大力支持建设可靠的农业技术推广队伍,完善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对高素质农民成人高等学历教育学费实行补贴,其中本科补助7200元/人、大专补助4750元/人,持续推动农技人员强本领、强服务、强协作,不断提升业务融合成效。
四是配“良机”,提高机械化水平。充分发挥农机购置与应用补贴资金导向作用,2024年市财政预算安排农机专项资金1600万元,支持农机社会化服务组织和农户购置使用适宜机具,推动机耕机种机收作业精细高效。当前粮食生产全程机械化主要农机装备保有量近1500台套,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9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