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 网站首页 |
|
民革江苏省委会:
你委提出的关于完善“拨投结合”模式 助力重大科创项目产业化提速发展的提案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财政始终坚持“大财政”理念,不断完善各项财税支持政策,在持续加大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财政投入的基础上,积极推进专项资金管理改革,以更大力度推动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支持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一、持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助力省产业技术研究院打造科技体制改革“试验田”
江苏省产业技术研究院组建于2013年12月,是我省科技体制改革的“试验田”。为支持省产研院创新发展,省财政设立省产业技术研发专项资金,专项资金规模从2014年的2亿元逐步增加到2023年的8亿元,截至目前省财政已累计安排省产研院相关资金66.5亿元,为省产研院构建全链条产业技术创新体系与生态提供了坚实的财政保障。
在省财政的大力支持下,省产研院已布局建设研发载体77家,拥有各类研发人员12000余名,累计衍生孵化科技型企业1200余家,服务企业累计超过20000家。2018年,省产研院被省委省政府授予“为江苏改革开放作出突出贡献的先进集体”称号;2020年,被科技部、财政部等确定为国家首批“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试点单位”,被中国科协评为2020年“科创中国”十大产学研融通组织;2021年,“产教融合”和“拨投结合”两项举措入选国家全面创新改革任务清单。
二、创新“拨投结合”经费支持方式,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能
省财政积极优化完善科技经费投入方式,支持省产研院创新实施财政资金“拨投结合”新模式,吸引社会资本共同投入。对省产研院孵化的重大技术创新项目,先期以科技项目立项支持,财政资金承担早期研发风险,解决创业早期项目难估值、研发资金需求难确定、项目融资市场失灵等问题,让团队专心开展研发攻关。项目启动社会化融资时,将项目资金按市场价格转化为股权,参照市场化方式进行管理和退出。“拨投结合”经费支持方式不仅在关键早期阶段支持了项目研发,还能实现财政资金的循环使用,有效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率。截至2023年底,省产研院通过“拨投结合”方式,累计支持重大产业技术创新项目82项,支持金额超11亿元,其中13个项目已完成转股,吸引社会资本投资金额超12亿元。在重点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省产研院围绕信息技术、关键材料、高端制造、生物医药、高端仪器设备、新能源等战略和前沿技术,引进国内外一流研发团队,牵头实施了氮化镓射频外延片技术、碳化硅外延CVD设备技术、柔性辊压成型、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技术、高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国产化、靶向蛋白降解技术平台搭建与新药开发等一批重大项目。其中,高分辨光电子能谱仪全面实现国产化研发,技术自主可控;“碘工质电推进”项目助力长征系列火箭完成“一箭22星”和“一箭6星”等任务,节约90%燃料成本,项目企业成为国内唯一掌握该技术的企业;柔性辊压成型技术项目成长为国际领先的轻质、高精、高性能型材产品的供给者,为比亚迪、宁德时代等头部企业提供行业领先的电池盒技术及产品。目前,省产研院利用市场化机制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能的“拨投结合”模式在全国已形成品牌效应,吸引了大批高水平项目团队合作。
三、探索建立“拨投结合”省市联动机制,引导地方积极布局未来产业
省产研院结合地方产业特色和发展需求,与省内各地方政府、园区深入合作,为苏州工业园区、南通中创区、南京江北新区、常州高新区等近20个园区引进培育了50余家高成长性科技公司。其中,苏州工业园区率先出台“拨投结合”地方政策,建立了省市联动机制,与省产研院共同实施了10余个重大项目,包括氮化镓射频技术、肿瘤靶向药物治疗技术、容损RDMA芯片及网卡、碳化硅外延设备等项目,初步形成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式发展态势,其中包括汉骅半导体在内的两家公司已成长为中国潜在独角兽企业。
为进一步发挥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的创新引领作用,省产研院、苏州市人民政府和相城区人民政府拟共同设立成果转化资金池,作为支持采用“拨投结合”模式实施的重大创新项目的研发资金,专项支持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承接苏州实验室和省产研院的重大研究成果并进行转化和产业化。成果转化资金池拟由省产研院、苏州市人民政府和相城区人民政府按照1:1:1比例共同提供经费,每年各安排5000万元,连续支持5年。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的原则组织项目实施,采用“拨投结合”模式支持具有广泛市场应用前景的原创性核心技术创新项目、可引领苏州产业升级的共性关键技术创新项目、可填补国内空白且具有重大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技术创新项目、需跨领域联合实施的重大集成技术创新项目等。资金池拨付的研发资金由省产研院、苏州市、相城区三方等比例提供,并且三方对单个项目支持的研发资金原则上均不超过2000万元,项目团队投入的自有资金原则上不得低于研发资金总量的10%。重大创新项目的研发合作期原则上不超过3年,研发资金按里程碑分阶段进行拨付。在重大创新项目研发合作期内,项目公司开展市场化股权融资时,各股东方实际投入的研发资金按照合同约定完成转化。通过“拨投结合”省地联动机制,推动长三角先进材料研究院每年度储备重大创新项目不少于20项,落地实施重大创新项目不少于6项,五年累计落地实施重大创新项目不少于30项、项目公司实际融资估值合计不低于100亿元,集聚研发人员不少于1000人,为苏州市的未来产业布局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强大科技支撑。
四、发挥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作用,助力高科技产业创新发展
2023年下半年,省国资委牵头高投集团组建了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基金,省战新基金充分发挥国有资本的引导放大作用,撬动更多“长期资本”、“耐心资本”、“战略资本”参与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通过专业化投资运作,为前沿性、前瞻性、创新性的科创企业提供资金支持。省战新基金重点投向具有引领作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高新技术产业、先进制造业和具有前瞻性的未来产业,将推动一批对优化全省产业布局具有牵引作用的重大产业项目落地,培育一批能有效掌控细分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专精特新企业、单打冠军企业。省战新基金设立以来,高投集团积极与各设区市沟通对接,组织开展产业专项基金申报工作。目前集团已收到申报基金22只,申报总规模782.6亿元。经省级母基金管理团队初步论证,建议首批可推进的基金13只,总规模466亿元。
感谢对我省科技创新与产业发展相关工作的关心与支持。关于你委提出的对“拨投结合”模式进一步加强政策指引、完善出资模式、探索出资形式的建议,我厅将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一是认真总结省产研院“拨投结合”模式改革经验,进一步加大对“拨投结合”模式的推广力度,探索构建“概念验证+拨投结合+基金支持”的前沿技术创新项目全链条支持机制,积极支持省产研院建立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和创新生态。二是会同省科技厅加强统筹协调与服务保障工作,主动对接、靠前服务,协调解决省产研院改革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在稳定持续给予省产研院经费保障的基础上,指导省产研院强化资金使用的内控管理,切实提高财政资金使用效益。三是放大省产研院创新改革示范效应,充分发挥省产研院在集聚创新资源、开展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服务方面的引领带动作用,推动“拨投结合”模式等改革举措在全省更大范围实践,鼓励省产研院与更多地区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督促地方政府细化合作方案、落实资金来源,省市联动合作建立科技攻关引导资金池,支持重大科技攻关项目顺利落地。四是加强政府产业投资基金的配套支持,会同省级相关部门结合地区经济发展实际,进一步探索国有投资平台对重大科技创新项目产业化的投融资模式,着力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环境,助力我省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
省财政厅
2024年6月19日
联 系 人:马涵彬
联系电话:025-83633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