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近两年,以南博、中运博为代表的江苏博物馆持续火热,与财政的支持密不可分。请问本次印发的《措施》中,省财政在加强博物馆资金保障和完善激励机制方面有哪些具体举措?
李海峰:感谢您的提问。博物馆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载体,近年来,省财政持续完善博物馆保障政策,加大投入力度,全省各级博物馆服务效能显著提升。2021年以来,省级财政支持博物馆事业资金年均增幅14.5%。一是重点投入省级博物馆建设运营。省财政重点保障南博、中运博两家省直博物馆建设运行,每年安排两馆部门预算近3亿元。投入6亿元支持中运博高标准开展藏品征集、基本陈列布展,顺利获评国家一级博物馆。目前,两馆接待观众占全省免费开放博物馆的12.7%。二是保障全省公共博物馆免费开放。按照财政事权与支出责任划分,省财政统筹补助列入免费开放名单的全省130余家公共博物馆(纪念馆)开放运营,引导市县财政做好预算保障,切实发挥公共博物馆公共文化服务主阵地作用。三是集中支持一批精品陈列布展。2021年以来,省财政统筹资金,投入1.3亿元,支持60项基本陈列布展和精品特展,先后有5项陈列布展获评“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特别奖、精品奖。支持省直博物馆举办“玉润中华”“大都:元代北京城”等一批口碑良好的精品展览。
本次印发的《措施》中,财政部门主要在以下三方面支持省直博物馆提高开放水平。一是对博物馆用好多渠道资源提高开放水平,作出明确规定。博物馆各项收入全部纳入本单位预算统一管理,制定4类8项文化创意开发项目清单,对博物馆根据清单取得的事业收入、按照“收支两条线”要求,全部用于延长开放时间,提供更加丰富的开放活动等博物馆事业发展和相关人员激励。二是加大对精品特展临展的支持力度。每年择优支持具有影响力的精品临特展,对获得全国博物馆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奖项、“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主题展览推介项目的博物馆给予必要奖励。鼓励博物馆通过多种形式策划举办更多有影响力的精品特展,满足广大观众多样化的参观需求。三是完善博物馆的预算安排机制。省财政根据博物馆上一年度延长开放时间及夜游项目、文化创意产品开发等情况,适当调整预算安排,支持博物馆更好发挥社会教育、公共文化服务功能。引导博物馆做好提高开放水平的相关工作,提供更加优质的开放服务。
我就回答这些,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