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菊
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与魂。留住我们的根,守住我们的魂,传承优秀的财政文化,需要我们一代又一代的财政人,循“声”而来,追“光”而行,锚定前进航标,提振拼搏士气,在新的征程上贡献智慧与力量,续写精彩时代篇章。
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的爱国之声,追“为民理财”的信仰之光,把忠诚担当写在前进道路上。
“心中有信仰,脚下有力量”。我1999年6月从财经专业毕业,从事财政工作已25年,历经3部门4岗位的变迁,回想工作的点点滴滴,真是感慨万千。记得刚上班第一天,妈妈一再叮嘱:好好学习,好好工作。几年后,渐渐懂得,妈妈的唠叨其实涵盖的是一种责任,一种对生活、对工作的态度。现在的我会为晚上加班填录年报数据信息感到无悔、会为忙前忙后帮助老人办理业务感到无悔、会为顶着炎炎烈日向群众宣传财政惠民政策感到无悔、会为冒着瓢泼大雨为群众补办惠民“一卡通”感到无悔……今天,工作在财政岗位上,我随时随地地见证着这份责任感的存在,无时无处不为之自豪,为之感动!
走进财政人的精神世界,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共产党员的情怀,是一种极富责任感的魅力所在。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建设“发展型、公共型、调控型、精细型、效能型”的新财政,是每一位财政人的责任。财政工作通俗的讲就是当家理财,为政府当好家,为人民理好财,如何当好家、理好财、把好关?靠的是一种责任、一种担当,蕴涵在财政收、支、管的过程中。在前进的道路上,我们提倡立足本职岗位、不缺位、不错位、不越位的忠诚与担当。
循“全心全意为民服务”的理想之声,追“求真务实”的奉献之光,把实干之风写在工作实践中。
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张思德,到“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的雷锋;从“心中装着全体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焦裕禄,到“坚持回去建设家乡,把希望带给更多父老乡亲”的黄文秀……他们用无私拼搏、默默奉献,换来了万家灯火、江河安澜。广大财政干部也始终锚定人民至上的航行坐标,把“民之关切”作为“行之所向”,在为民实践中厚植奉献情怀,把惠民生的事办实、暖民心的事办细、顺民意的事办好。
心系群众并不是晦涩难懂的道理,更不是挂在嘴边的口号,而是要用实际行动和不懈奋斗来践行的誓言,用真心真情来打动人心、感动群众。他们通过积极走访,掌握村民真实情况,协调解决村民难题。到过的项目成百上千,审核过的资金数以亿计,他们吃透政策融会贯通,做扶贫路上的“指引灯”。在工作实践中,我们提倡迈开双腿深入群众、多问需求少提要求、多办实事少放空炮的实干之风。
循“巧用智慧敢于突破”的奋斗之声,追“改革创新”的发展之光,把勇攀高峰写在专业岗位上。
在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今天,随着“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地方债务风险防控”、“推进国库集中支付改革”、“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等一系列改革创新举措的推进,财政工作出现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财政工作如何适应形势发展,特别是当前如何发挥财政职能,每一名财政干部都需要在本职岗位上不断研究和探索,确立新目标,抬高新标杆,展示新作为,持续增强工作的系统性、预见性和创造性。
不论是在镇街财政所还是在县区财政局,我作为基层财政人始终以十二万分的工作热情和坚韧的毅力去学政策、建制度、强业务、抓落实,全力培植税源“增量”、坚决兜牢“三保”底线、推动企业提质增效、提高财政监管水平。在专业岗位上,我们提倡以学习的“深度”拓展工作的“厚度”,以改革的“质量”提升工作的“分量”,以实干的“效果”展现工作的“成果”。
循“遵守规定坚守底线”的责任之声,追“清正廉洁”的执纪之光,把强化监管写在职业道德中。
管财之道以察为上。财经纪律是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财经工作中的具体体现。严守财经纪律和财经规矩和财政干部义不容辞的责任。
提高认识,严把政策关。财政干部要认真学习、准确掌握中央有关财经纪律方面的精神,厉行勤俭节约,严格遵守廉洁从政有关规定。慎始慎终,做带头执纪人。财政干部要认真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把控“三公经费”等一般性支出,把纪律落实到财务工作的末端。不断完善,构建纪律体系。硬化预算约束,做到预算一个盘子、收入一个笼子、支出一个口子,加强绩效监督,强化绩效理念。在职业道德中,我们提倡以学习为圆心绘起“最大同心圆”,以规矩为轴心画出“最美工笔画”,以从严为重点筑起“最牢主阵地”。
广大财政干部定会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韧执着和“破土凌云节节高”的锐意进取汇聚生生不息的奋斗之“光”,在实干中攻坚克难,在苦干中磨练意志、在巧干中多出成果,在新时代新征程中书写无愧于人民的崭新篇章。
(作者单位:淮安市淮安区财政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