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及党政机关厉行节约要求,泰兴市财政局聚焦“三公两费”管理,从思想引领、预算优化、监督问效三方面持续发力,着力打造节约型机关建设标杆。
加强政策宣导,筑牢厉行节约思想防线。依托财政门户网站、微信公众号、财经新媒体等多元化平台,常态化推送政策解读、操作指南和典型案例,创新搭建线上宣传矩阵。组织召开市级部门预算编制工作会议,围绕2025年“三公两费”预算编制新规、经费压减目标及编制要点进行专题讲解,从严把控预算支出源头。针对重点单位开展“过紧日子”及财经纪律专题宣讲,内容涵盖勤俭传统、政策沿革、本市“过紧日子”文件解读、“三公两费”执行标准及典型案例分析,强化干部职工节约意识,从思想源头绷紧“节约弦”。
深化预算改革,构建科学精细管理体系。以预算管理为突破口,构建“全链条、全周期”管控机制。一是严审预算编制。推行“零基预算+定额标准”模式,细化“三公两费”支出分类,明确会议、培训等事项的规模与频次上限,杜绝超范围列支。二是强化动态监控。依托预算管理一体化系统,设定部门“三公两费”预算限额,建立非“三公两费”指标违规使用预警机制,确保支出总额不超上年决算。三是优化资源配置。实现“三公两费”预算连续三年压降,腾出资金优先投向民生保障、科技创新等重点领域,切实提升财政资金使用效益。
强化监督问效,织密风险防控监管网络。进一步强化责任落实,将“三公两费”压减目标纳入部门年度考核,明确单位主体责任,层层传导压力,形成“横向联动、纵向贯通”的责任体系。进一步加强预算执行监控,将“三公两费”管理纳入重点监控范围,在监管流程中嵌入公务用车管理信息化管理平台等数字化工具,实现支出审核全覆盖,有效消除监管盲区,确保每一笔资金支出规范合理。将“三公两费”执行情况纳入部门预决算公开范围,细化公开内容,主动接受社会监督,倒逼部门规范用权。
下一步,泰兴市财政局将以自我革新精神持续深化改革,推动“三公两费”管理从规模严控向效能提升转变,为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实财政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