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网站首页
>访谈·直播>世界杯视频直播解读公共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世界杯视频直播解读公共财政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主持人:

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副处长 魏赟

嘉宾:

省财政厅副厅长 赵 光
省财政厅预算处处长 王保嘉
省财政厅经济建设处处长 周鳌梁
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 朱忠迎
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处长 张 意
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 胡明保

时间:

2017年1月17日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财政一直把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最大领域,每年将新增财力主要投向民生。经省政府主要领导批准,省财政厅负责人在新闻发布会详细介绍了这方面情况,并解答问题。

文字实录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副处长):记者朋友们,大家上午好!欢迎参加省政府新闻发布会。

  保障和改善民生是政府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我省财政一直把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最大领域,每年将新增财力主要投向民生。经省政府主要领导批准,今天我们召开新闻发布会,请省财政厅负责人介绍这方面情况,并解答问题。出席今天新闻发布会的有: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赵光副厅长,省财政厅预算处王保嘉处长、经济建设处周鳌梁处长、教科文处朱忠迎处长、社会保障处张意处长、农业处胡明保处长。我是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魏赟,受省政府王思源副秘书长委托,今天的新闻发布会由我主持。首先,请省财政厅新闻发言人赵光副厅长发布新闻。

  赵光(省财政厅副厅长、新闻发言人):各位媒体朋友,省委、省政府一直把民生工作放在重要位置,省第十三次党代会鲜明提出“聚焦富民”,让全省广大人民更加富裕,日子过得更好。省财政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把民生作为公共财政投入的最大领域,每年将新增财力主要投向民生,有力地支持了我省民生保障和社会事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2016年,全省公共财政支出75%以上用于民生保障,省级财政民生支出比重达80%。根据财政支出快报数反映,全省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中用于民生领域的资金超过7500亿元,其中:教育支出1845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907亿元,医疗卫生和计划生育支出715亿元,分别高于公共财政支出平均增幅2.6、5.1和7.1个百分点。

  2016年,我们按照“建机制、保基本、兜底线”的思路,主要从六个方面支持做好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

  一、坚持教育优先投入,支持教育强省建设

  教育是我省公共财政第一大支出,2016年占整个财政支出的比重达18.5%。我省覆盖各级各类教育的经费保障机制和扶困助学体系已基本建立,教育质量和教育公平进一步提升。在学前教育方面,省级安排3.6亿元,实施学前教育普及提高工程,不断优化幼教资源配置,切实解决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入园难等问题。在义务教育方面,2016年生均拨款标准达到每生每年小学700元、初中1000元,全年安排公用经费补助和免费教科书采购资金48亿元,为全省686万名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和教科书、作业本费用。为补齐教育发展短板,2016年,我们安排6.2亿元实施农村义务教育薄弱学校改造计划,安排专项经费培训乡村教师超过6万人,江苏成为全国首个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全覆盖省份,外来务工人员随迁子女在公办学校就读比例达到87%。在支持高等教育方面,围绕“推进一流大学、有特色高水平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的目标,省财政安排经费157亿元,将省属高校生均拨款基本标准提高到11600元,支持实施江苏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特聘教授计划、协同创新计划和品牌专业建设四大工程,不断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发展水平。2016年,我省高等教育内涵建设核心指标在全国名列前茅,13个一级学科位列全国同类学科第一,占全国的13.7%;23所高校的90个学科进入最新一期ESI全球同类学科前1%。在职业教育方面,全年安排3.5亿元,支持实训基地和示范院校建设,鼓励高职院校与企业深度合作。在2016年全国职业院校技能大赛中,我省中职、高职金牌数和总分双双获全国第一,实现“八连冠”。与此同时,我们更加重视促进教育公平,不断完善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全覆盖的政府助学体系,保证江苏每一个孩子不因贫失学。全年共下拨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免学费补助及助学贷款贴息等30.3亿元。

  二、推动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让百姓享受更多文化产品

  为了让全省人民享受更多更好的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省财政不断加大公共文化投入,全面推进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发展。一是支持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2016年,我们安排2亿元,支持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公共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站)等400余个公共文化设施免费开放,全省公共博物馆、纪念馆、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免费接待参观人次超过7800万。二是支持公共文化服务向基层和弱势群体倾斜。省财政安排专项经费,支持经济薄弱地区34.3万农村低保户收看有线电视,为经济薄弱地区700个乡镇文化站免费赠送图书,为5000家农家书屋更新出版物,支持新建电子农家书屋2000家。为全省98所学校免费赠送各类文艺演出116场,受益学生达到15万人次。三是支持重大文化活动和精品创作。省财政安排5.2亿元,重点支持省演艺集团打造精品剧目和赴境外演出、第三届“紫金奖”文化创意设计大赛及第三届江苏文化艺术节等成功举办。安排文化产业发展专项资金2.5亿元,扶持文化产业项目245个,支持我省培育一批具有影响力的文化企业。

  三、拓宽增收渠道,着力提高城乡居民收入

  围绕“百姓富”的目标要求,持续增加财政投入,支持就业和创业富民。一是支持就业创业,激发群众致富潜力。安排11.7亿元,支持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补助省级创业示范基地62家,奖励大学生优秀创业项目500个,将高校毕业生就业补贴提高到每人1500元,大力支持高校毕业生、就业困难群体自主创业、灵活就业。二是支持强农惠农富农,促进农民增收致富。2016年,省财政统筹13.4亿元,支持现代种业发展、农业“三新”工程、职业农民培训和农业科技自主创新。落实农机购置补贴政策,下达农机补贴15.8亿元,全省农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81%,高于全国19个百分点。整合省以上资金29亿元,支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扶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安排风险补偿资金4.8亿元,与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出“金农贷”、“富农贷”等产品,破解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融资难问题。同时,我们全面推开了农业“三项补贴”改革,将原农作物良种补贴、种粮农民直接补贴和农资综合补贴合并为农业支持保护补贴,全年发放补贴58亿元,补贴种植面积5069万亩,受益农户1102万户。省财政安排补助资金5.7亿元,支持建成农村小型公益桥梁7017座。三是坚持精准扶贫,深入实施脱贫致富奔小康工程。聚焦低收入农户、经济薄弱村、集中连片贫困地区三大重点,建立了系统完整、权责清晰、上下联通、公开透明、简洁高效、具有江苏特色的财政扶贫政策体系。“十三五”期间,省财政将投入扶贫资金61亿元,2016年已下达省以上扶贫资金近18亿元,有力支持了经济薄弱地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增强内生发展动力。

  四、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织密社会保障网络

  2016年,省财政积极支持完善各项社会保障制度,有效增加资金投入,及时、足额落实各项提标、提档、提补政策,全力支持建设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社会保障体系。一是支持提高养老保障水平。将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基础养老金最低标准从每人每月105元提高到115元,继续支持提高企业退休职工基础养老金,人均增幅超过7%。安排省级补助8亿元,支持各地养老机构建设和养老服务业发展,推进“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二是加强对困难群众的救助。落实城乡低保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达到每人每月611元和559元。省财政下达4亿元支持盐城“6.23”特大龙卷风冰雹灾害灾后重建,保障人民群众生产生活。统筹安排12.3亿元,对苏南、苏中、苏北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150元和200元给予补助,及时向全省200多万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人群发放节日慰问补助等。三是加大城乡居民医保补助力度。2016年,对城镇居民医保和新农合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每人每年不低于425元。省财政进一步加大对市县的补助,我省参保总人数达到5100万人,在政策范围内的住院报销比例稳定在75%以上。

  五、支持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推进健康江苏建设

  省财政不断完善投入机制,大力推动我省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和深化医疗卫生体制改革,努力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卫生和健康服务。一是支持推进公立医院综合改革。2016年,省财政统筹5.5亿元支持各级公立医院实施综合改革,重点对公立医院取消药品加成给予补助,促进提高医疗机构服务水平。同时,还安排3000万元对全省36家二级、三级民办医疗机构给予奖补,鼓励民办医疗机构提高服务能力,促进形成医疗行业良性竞争机制,更好地满足群众就医需求。二是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推进医疗资源下沉和分级诊疗制度实施,省财政安排12.3亿元,对经济薄弱地区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和村卫生室正常运转、基本建设和医疗设备配置给予补助,支持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和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三是促进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将我省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财政补助标准提高到人均不低于50元,省级安排7.8亿元,支持12类45项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保障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覆盖所有常住人口。此外,还安排近5亿元,支持完成农村妇女“两癌”筛查205.4万人,对36.3万名农村妇女住院分娩给予补助,支持完成农村卫生户厕改造34万户。

  六、加大环保投入,全力支持改善生态环境

  深入贯彻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良好的环境作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加大生态环境保护投入力度,推动环境质量持续改善。一是完善生态补偿转移支付制度。省级采取“负面清单”的办法,对各地生态红线区域实行监督考核,并引入第三方评估机构,对生态环境质量、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使用情况进行评估,把考核评估结果与补偿资金挂钩。2016年,省财政下达生态补偿转移支付资金15亿元。二是出台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为进一步强化各级政府环境保护责任,加大治污减排力度,提请省政府出台与污染物排放总量挂钩的财政政策,省财政依据考核挂钩标的收取污染排放统筹资金。三是打好治气、治水、治土攻坚战。从源头上抓好大气环境治理,安排资金11亿元,重点支持电力企业超低排放改造、高污染锅炉整治等项目,推动全省空气质量持续改善,确保我省PM2.5浓度下降比例达到国家考核要求。安排27.1亿元,推进流域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污染严重水体明显减少,太湖水质连续9年实现“两个确保”。安排2亿元支持南京、宿迁等12个地区开展土壤污染综合治理。为进一步提高环保监测能力,2016年省财政安排1亿元,完善重污染天气空气质量预报预警等平台,支持25个水质自动监测站建设,保障全省环境自动监控等系统运行。四是支持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省财政下达资金4.4亿元,重点支持城市河道、低洼易淹易涝和老旧小区改造项目573个,城郊结合部、城中村改造等项目779个,支持全省设区市建成区黑臭水体整治项目79个,整治黑臭河道173.6公里。安排省补资金6.3亿元,支持16个国家村庄生活污水治理试点示范县建设、50个传统村落保护项目和77个康居村庄建设。下达资金9.55亿元,支持全省1455个村庄开展覆盖拉网式环境综合整治试点。2013年以来,全省累计已有2800多个村庄完成整治任务,建成污水处理设施1700多套,铺设污水管网7600多公里,建成垃圾转运站90多座,购置垃圾转运车、清洁车1200多辆。我省财政支持生态文明建设的做法获得中央环保督查组的充分肯定。

  2017年,省财政将深入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决策部署,紧紧围绕“两聚一高”目标,全面落实我省支持富民的33条政策措施,进一步加大民生领域投入,努力使居民收入的口袋更加充实,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民生获得感。省财政在加大投入的同时,将加大对民生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和绩效评价力度,努力使每一分钱都花在刀刃上,用出效益。

  财政民生保障工作一直在路上,我们将不忘初心,继续前进。希望广大新闻媒体和记者朋友一如既往地对江苏财政事业给予关心、理解、支持和帮助。

  新春佳节就要到了,借此机会给大家拜个早年,祝大家身体健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阖家幸福!谢谢大家。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副处长):谢谢赵厅长。下面,请记者朋友们就感兴趣的问题提问,提问前请说明自己所供职的媒体。

  新华日报记者:刚才赵厅长介绍了教育是省公共财政民生支出的第一大项,教育资助体系已经实现了各级全覆盖,能否具体介绍一下?另外,赵厅长刚才提到“整合省以上资金29亿元,支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扶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省以上资金29亿元整合主要是包括哪些?推出金农贷、富农贷产品破解农业生产经营融资难的问题,能否展开一下,比如哪家银行推出什么样的产品,效果怎样?

  朱忠迎(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各位媒体朋友好,我来回答第一个问题。刚才我们赵厅长在发布中提到,江苏已经建立了从学前儿童到研究生教育全覆盖的政府助学体系,2016年省财政发放各类助学金、奖学金、免学费补助及助学贷款贴息30.3亿元。下面我介绍一下具体情况。

  一是对幼儿园家庭经济困难儿童按照每生每年1000元标准和10%的平均资助面发放政府资助经费,全年下达近1亿元,资助21万人次。

  二是按照小学每生每年1000元、初中1250元的标准(城乡低保家庭学生补助标准分别为1500元、2000元)和平均8%的比例,对义务教育阶段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生活费补助,全年下达2.4亿元,资助59万人次。

  三是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和12%的平均资助面为普通高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全年下达1.3亿元,资助近14万人次。

  四是按照每生每年2000元的标准和10%的平均资助面为中等职业学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国家助学金(涉农专业全部享受),对全体中等职业学校实施免学费政策,全年下达7亿元,惠及75.7万人次。

  五是按照在校生3%和16%的比例,向高校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发放标准为每生每年5000元的国家励志奖学金和平均标准为3000元的国家助学金,全年下达10亿元,资助30万人次。

  六是按照每生每年博士12000元、硕士6000元的标准向全体研究生(有固定收入的除外)发放国家助学金,按研究生的一定比例发放学业奖学金,全年下达6.4亿元,资助13.2万人次。

  胡明保(省财政厅农业处处长):各位媒体朋友,大家好,我回答刚才记者提的第二个问题。首先是关于整合省以上资金29亿元,支持发展多种形式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扶持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是我国农业未来发展的方向,这几年从中央到地方都在大力推进。我省主要是支持种粮大户、家庭农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这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我们所说的适度规模经营,一般是指种植面积在100到300亩的。支持的方式主要有:第一是采取以奖代补的方式,推动农业基础设施建设。第二是支持社会化服务组织,包括农机服务、集中育秧等。第三是对一些经营主体的融资需求,我们采取多种方式进行扶持,通过股权投资基金、债权基金等,提供包括风险补偿、担保等。关于安排风险补偿资金4.8亿元,和多家金融机构合作推动解决融资难。去年以来,我们与农行江苏省分行、邮储银行江苏省分行、中国银行江苏省分行、江苏银行等金融机构开展合作,签订风险补偿协议,为新型经营主体提供融资服务,谢谢。

  龙虎网记者:近年来,省委、省政府加大民生投入,关注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请问,省财政在保障全省困难群众基本生活方面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张意(省财政厅社会保障处处长):我来回答这位记者的提问。为了进一步保障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近年来省财政出台了一系列民生政策,其中2016年统筹中央资金安排困难群众各类保障资金61.2亿元,用于支持全省低保救助、特困人员供养、医疗救助、自然灾害救助、临时救助、残疾人事业发展等社会救助福利工作顺利开展,主要包括六个方面:

  一是统筹安排低保、特困人员、流浪乞讨人员保障资金31亿元。自2016年7月1日起,进一步提高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其中农村低保最低标准提高到每人每月365元以上。全省城乡低保平均标准分别为每人每月611、559元。

  二是统筹安排孤儿、老年人社会福利保障资金12.3亿元。对苏南、苏中、苏北孤儿按照每人每月100元、150元、200元给予补助,及时向全省200多万城乡低保、优抚对象、特困人员、孤儿等人群发放节日慰问补助等,支持“以居家为基础、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医养融合发展”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三是统筹安排残疾人事业发展经费9亿元,主要用于支持各地开展残疾人生活、康复、就业等方面的救助工作。自2016年1月1日起,对符合条件的困难家庭残疾人发放生活补贴,对符合条件的城乡重度残疾人分别按每人每月不低于120、80元的标准发放护理补贴。对0-6岁视力、听力语言、肢体(脑瘫)、智力、孤独症和多重残疾儿童以及7-14岁肢体(脑瘫)、孤独症儿童根据残疾情况给予每人每年0.5-2万元的基本康复训练项目补贴,免除贫困白内障患者复明手术费、贫困精神病残疾人基本用药费。落实按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补贴及超比例安排残疾人就业奖励政策,提高残疾人就业率。

  四是统筹安排医疗救助资金3.8亿元。重点医疗救助对象在医疗救助定点医疗机构发生的政策范围内门诊、住院费用,对经基本医疗保险、城乡居民大病保险及其他补充医疗保险报销后的个人负担部分,在年度最高限额内按70%以上的比例给予救助。医疗费用补助的年度最高限额原则上应当达到当地城乡基本医疗保险封顶线的50%以上。

  五是统筹安排受灾群众基本生活救助资金3.3亿元。2016年,及时统筹安排自然灾害生活救助资金,确保灾区救灾救济工作的顺利开展,并会同审计、民政部门制定救灾款物使用管理意见,切实规范救灾款物使用管理。

  六是统筹安排临时救助资金1.8亿元。对急难型困难家庭、支出型困难家庭、及遭受特殊困难暂时无法得到家庭支持的困境个人参照当地低保标准给予临时救助。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副处长):谢谢张处长,下面,请继续提问。

省广电总台城市频道记者:在教育投入方面,2017年会有怎样的安排?谢谢。

朱忠迎(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关于2017年的教育投入,我先要说明一下,因为人代会还没开,预算还没有依法审查通过,只能是一个建议数。根据财力预测情况,2017年,我省省级财政教育支出将在2016年的基础上继续提高,并且将高于省级一般公共预算平均增幅。

省广电总台城市频道记者:关于基础教育方面,有没有具体的安排?

朱忠迎(省财政厅教科文处处长):省级财政在支持好省属高校建设的同时,将对基础教育的经费继续加大补助力度,包括刚才所介绍的资助体系,这块是有保障的,还要进行适度的增长。

魏赟(省政府办公厅新闻联络处副处长):关于2017年的财政支出,最终要依据人代会和政府工作报告。今天的新闻发布会就开到这里。省财政厅为了这场发布会,还准备了一些背景资料,大家会后可以到签到处领取。谢谢大家!


Baidu
map